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常见问题解答
2024-09-28 14:38:54

在学术研究里,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些常见疑惑。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引用问题
问: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是否直接构成我们的参考文献?另外是否需要在正文部分引用所有参考文献?
在文献引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如果正文内容涉及到了研究现状中的文献,那必须进行引用;若未涉及,就无需引用。撰写研究现状的核心目的是梳理选题的背景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在研究现状部分,我们会广泛阅读和提及众多文献,目的是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但正文重点在于阐述我们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并非所有在研究现状中提到的文献都与正文核心内容直接相关。
举个具体例子,在研究现状中我们可能会提及一些早期的奠基性研究,比如在社会学领域,涂尔干的《自杀论》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它对自杀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我们具体研究当下某个特定地区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时,并没有直接应用《自杀论》中的观点或方法,那《自杀论》这一文献就不需要在正文中引用。这样做能让正文的引用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突出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依据。所以,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与研究现状部分区分开来,只引用那些在正文内容中直接被提及或引用的文献。
2. 研究现状总结的语言表达
问:研究现状的总结部分是否必须使用自己的话撰写,而不宜直接复制?
研究现状的总结部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这能展现作者对研究领域的理解和思考。当我们用自己的话语去概括和提炼研究现状时,需要深入理解文献内容,把握其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以心理学领域对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为例,我们阅读了多篇关于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不同治疗方式的文献后,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就需要我们真正理解每种疗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真正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形成自己的见解。
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可以避免抄袭的嫌疑。在学术研究中,抄袭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会对研究者的声誉和学术生涯造成极大损害。如果不确定如何撰写,可以阅读相关文献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和总结。比如我们可以先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然后尝试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这些内容,或者模仿原文的句式和结构,但务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例如原文说“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焦虑症状”,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述“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借助调整患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进而达到减轻焦虑症状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准确传达研究现状,又能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素养。
3. 参考他人研究现状的问题
问:在知网上搜索相关课题时,发现了已经总结好的“研究现状”,是否可以直接参考该论文,还是需要自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其实是可以直接参考该论文的。在搜索过程中发现他人已经总结的“研究现状”,这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我们能借鉴其思路和结构,这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他人的研究现状总结可能已经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组织和呈现研究现状的方法。比如我们研究教育公平问题,发现一篇论文对国内外教育公平研究现状的总结非常有条理,它按照不同的研究视角,如政策视角、资源分配视角等进行分类阐述,我们就可以借鉴这种分类方式和阐述结构。
然而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还是查阅最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学术研究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会不断涌现。如果参考的“研究现状”是近期完成的,且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并未有显著变化,那么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无需进一步查阅最新文献。
但要是该“研究现状”是几年前完成的,在此期间可能已有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提出,这些新内容可能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建议自行查阅最新文献,以确保我们的研究现状总结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以人工智能的某个细分方向为例,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可能几个月就会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如果参考几年前的研究现状总结关于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很可能会遗漏重要信息,比如新出现的更高效的图像识别算法等,从而影响我们对该领域的全面理解和研究的创新性。
4. 避免抄袭和通过查重的方法
问:如果论文正文部分的研究现状已经被他人详细梳理,自己撰写时如何避免抄袭,同时通过查重?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查阅该论文中提及的其他文献,借鉴其结构和思路,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撰写研究现状。这种方法不仅能避免抄袭,而且在重新撰写过程中可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理解。
他人详细梳理的研究现状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框架和逻辑,我们可以学习其合理之处,但不能直接复制其内容。例如有一篇关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现状论文,它按照不同的治理策略,如交通规划、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分类梳理的结构,但不能直接照搬其内容。通过查阅该论文中引用的其他文献,我们能获取更广泛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研究现状。
在重新撰写时,要注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对文献进行重新解读和整合。由于重新撰写的内容不会与原文完全相同,这有助于通过查重测试。查重系统主要通过比对文本相似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抄袭行为,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内容时,文本相似度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通过查重的概率。例如我们可以对原文中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或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分析,使研究现状的总结更贴合我们自己的研究需求。如果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就可以在查阅文献时重点关注适用于中小城市的治理策略相关文献,并在重新撰写研究现状时突出这方面的内容。
5. 文献综述的侧重问题
问:若研究主题为“传播理论下的乡村发展研究”,应侧重阅读关于“传播理论”还是“乡村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传播理论”和“乡村发展”的相关文献都需要阅读。因为论文主题是在传播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乡村发展,所以文献查阅应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尽管可以将文献分为传播理论和乡村发展两个部分进行查阅,但需要牢记论文主题,并围绕“XX理论下的XX研究”这一目标来筛选和解读文献。比如在阅读传播理论相关文献时,虽然传播学领域研究非常广泛,涉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个方面,但我们只需关注与乡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相关的内容。例如在研究传播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时,我们要重点关注该理论在乡村信息传播、乡村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样,在阅读乡村发展相关文献时,要注重其中涉及传播理论应用的部分。比如在一些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文献中,可能会提到利用新媒体传播来推广乡村特色农产品,这就是传播理论在乡村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在传播理论视角下乡村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通过结合这两方面的文献,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和方向,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依据。例如我们可以从传播理论中寻找适合用于分析乡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同时通过乡村发展的实际案例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理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6. 面对独特研究题目缺乏文献的情况
问:如果研究题目较为独特,找不到相关文献,怎么办?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有文献,但具体题目缩小后找不到相关文献?
如果找不到与具体研究题目直接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更广泛主题下的文献。这些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例如如果需要撰写的是特定社交媒体(如小红书)的发展现状,但只有关于新媒体发展现状的文献,那么新媒体的文献同样可以作为参考。由于小红书是新媒体发展的产物,因此在研究小红书时,可以按照新媒体文献的思路和结构来撰写研究现状。新媒体文献中可能会从技术发展、用户行为、市场竞争等方面对新媒体的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分析角度,结合小红书自身的特点,如以美妆、时尚、生活分享为主的社区属性,来分析小红书的发展现状。
虽然更广泛主题下的文献可能没有直接针对我们的具体研究题目,但其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和思路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结合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这样既能够填补文献的空白,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同时在参考广泛主题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具体研究对象的信息,从而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对小红书上的一些知名博主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小红书上的运营经验和发展情况,也可以分析小红书上的热门话题和用户评论,来深入了解小红书的用户需求和发展趋势。
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明确研究目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写出高质量的研究现状总结,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