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之文献综述要点详解
2024-09-04 14:44:35

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文献综述往往是大家首先会碰到的难关。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尽管这只是论文写作的起始部分,但我们必须稳稳地攻克它。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文献综述的相关要点。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要写好文献综述,首先得搞清楚它的定义。文献综述是对特定研究领域内某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过程。它可不是简单地把各种观点和见解拼凑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对研究进展进行梳理。
就拿“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这个课题来说吧。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需要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各类研究资料收集起来。这其中包括不同学者的观点,有的学者可能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通过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有的学者则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对教育的人文关怀产生影响。同时还要分析他们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还是案例分析等。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比如人工智能在哪些学科的教育应用中效果显著,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通过这样全面的梳理,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例如可能已经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语言学习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目前的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是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还是已经有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等。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对整个研究领域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二、本科生论文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
对于本科生而言,写论文时可能会疑惑是否一定要撰写文献综述。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本科生论文受篇幅限制,文献综述可能无需在正文中详细展开,但它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被忽视。下面详细阐述文献综述在本科生论文中的作用。
1. 确定论文选题的侧重点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搜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剖析其中的差异,总结研究方法和结论,我们就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论文选题,明确研究的侧重点。
假如你想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在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后,你可能会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比如有研究指出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而对心理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你就可以把论文的侧重点放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上,比如大学生的创业动机、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意识等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这样你的研究就具备了独特的视角和价值。
2. 为撰写正文积累学术素材
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深入阅读核心参考文献,并进行观点归纳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耗时,但它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界对该选题的看法。
例如在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这个课题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你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有哪些元素可以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比如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元素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设计师是如何应用这些元素的,有的设计师可能会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变形和简化,应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而有的设计师则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精神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及目前在这个领域存在哪些争议和问题,比如如何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保持现代设计的创新性和时代感。这些信息都能为你撰写论文正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持。即便正文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包含文献综述,但它的价值依然不可小觑。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要点
1. 明确研究主题,检索并分类文献
首先我们要从论文选题中提炼出关键术语,利用这些词汇去搜索相关文献。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进行有效分类,这样在日后查找文献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比如如果你研究的课题是“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那么“社交媒体”“青少年心理健康”就是关键术语。你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以及图书馆等渠道搜索相关文献。在搜索过程中,你可以按照文献与选题的关联度进行分类,比如分为直接相关、间接相关。直接相关的文献可能是专门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机制的;间接相关的文献可能是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社交行为的影响,而社交行为又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联。也可以按照文献的类型进行分类,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这样分类后,在撰写正文时就能迅速定位到所需的资料。
2. 阅读摘要,进一步细分
在对文献进行初步分类后,我们要阅读文献的摘要,以便更精确地进行二次阅读和检索。摘要可以说是一篇文献的核心部分,通过简要阅读摘要,我们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方向。
根据摘要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将文献再细致划分到子类别中。例如将文献分为概述性、描述性或解答性问题等。如果一篇文献只是对社交媒体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比如介绍了目前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和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那它就可以归为概述性文献;如果文献详细描述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如社交媒体导致青少年出现孤独感、焦虑情绪等,那它就是描述性文献;如果文献针对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建议家长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那它就是解答性文献。这样进一步细分后,我们对文献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3. 深入阅读文献,高效记录笔记
深入阅读文献并不意味着要逐字逐句地读,那样效率会非常低。我们要采用高效的阅读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目的。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文章的小标题,小标题往往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从中我们可以快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比如在一篇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中,小标题可能包括“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交媒体的内容类型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小标题我们就能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其次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一般会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目的,结尾则会总结研究的结论和成果,通过阅读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捕捉到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总结。查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可能会包含更多有价值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参考文献进一步拓展阅读。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高效地记录笔记。可以采用批注、摘录、总结等方式,把文献中的重要观点、研究方法、数据等记录下来,同时注明文献的出处,方便日后引用和参考。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时,我们可以记录下作者采用的问卷调查方法、样本数量、得出的相关数据等,同时注明文献的作者、标题、发表年份等信息。
4. 逻辑整理论文中的观点并形成文本
在阅读完大量文献后,我们要根据观点进行整理,将相似的观点提炼并组织成文。
比如针对“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个课题,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作者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认为社交媒体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作者乙则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提出观点,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扩大青少年的社交圈子,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我们可以把这些相似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成文。可以先阐述认为社交媒体有负面影响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和依据;再阐述认为有积极影响的观点,同样分析其原因和依据。
也可以根据不同作者的观点进行汇总。例如作者甲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证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作者乙则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总结相同观点。我们可以把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文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学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写作习惯进行总结。
5. 文献评论
完成上述综合工作后,接下来就是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论。这可以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
在方法评论中,我们可以指出国内学者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哪些方法。比如在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个课题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国内学者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而较少使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实验研究的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但可能存在样本偏差的问题;实验研究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变量,得出因果关系,但可能缺乏现实的生态效度。以及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如何改进,比如可以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取长补短。
在内容评论中,我们可以提到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进行研究,同时在哪些领域有所创新,但总体来说对哪些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例如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方面的研究,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自己的选题:由于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观点,或是探讨某一新观点。通过这样的文献评论,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撰写文献综述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从明确主题到检索文献,从阅读分析到整理评论,每一步都要做到严谨细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为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以上这些要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在论文写作中取得好成绩!